八万个为什么网八万个为什么网

八万个为什么网
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

海口月刊相貌诡异的“鲨鱼”、“裘氏”:鲎(hòu)

海口湾的一只我国鲎。陈永仁 摄

相貌诡异的鲨鱼

鲎,因其外型略呈半圆形,在英文中俗称马蹄蟹,在我国民间常被称作夫妻鱼,只不过鲎既不是蟹也不是鱼,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肢口纲杂食目鲎科的亚种,现存4种,包括原产于北美东海岸的美洲鲎,原产于亚洲沿岸的我国鲎、南方鲎和线鳍蝎鲎(也叫线鳍鲎)。当中我国原产有我国鲎和线鳍蝎鲎两种。

鲎的相貌诡异,类似一个残留着蜘蛛网的大葫芦,以至于许多人由莱舍其尾端颠倒来认知,又得名鲨鱼。

鲎具有典型的桥式内部结构,分为背侧(全面覆盖半月形的体躯)、腹部(全面覆盖方形的甲)和前部(杂食)。体躯的前端有两对小双眼,只能CCD,而在其两边有两对对称的大雄虫,具有成像的功能性,可以加强所看到的图像的反差,现代人研究了鲎雄虫的原理,将其应用于一些电视机和摄像机的研发。除了这4只双眼外,鲎还有6只双眼;体躯下有6对体节,当中第两对成为螯肢,是吃饭的器皿,用于捕捉食物,其他三对是胸足,而在这些体节中央是它的口,像极了系列科幻片《丧尸》里的抱脸虫,这也是鲎所属的肢口纲名称的来历;腹甲的两边有6对缘棘,主要功能性是防卫;腹甲的腹面是像书卷一样的5对书鳃,通过书鳃的富诚纯呼吸,也辅助游泳,这与晚期流行的叶片平扁竹节、上下窜动灵活的通风口颇为相似,因此赵麟将通风口称作鲎层竹节叠。前部是一根长长的锋利的杂食,截面为三角形,主要的功能性是防卫,但是在鲎翻倒、仰倒时,此时必须依靠杂食的支撑才能翻身。

此外,现代人常常还有一个诸如此类的错误,即认为鲎的血是红色的。只不过鲎的血液无色,因当中含有铜离子,在遇到氧气后才会显红色。

穿越五百万年的裘氏

东山丘帕卡湿地两只抱对的线鳍蝎鲎。陶侃 摄

鲎常被现代人称作裘氏。

目前已知最早的始鲎类标本出土于摩洛哥旧石器时代约4.85百万年的早泥盆纪Fezouata动物群。2008年,鸟类学家在北美洲加拿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4.45百万年的晚泥盆纪月盾鲎标本,已经与现代的鲎一样有了桥式皮肤内部结构。此后的各个Formation,鲎标本均有原产,始终到旧石器时代约2百万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,鲎的外型已基本与小萼一致。

在进化晚期就已找到最合适的栖地和自然生态位,进化出对应的形态和病理功能性,期间进化过程始终在持续,只是晚期的进化结果几乎不用大改,而且保用5百万年,这是一个非常获得成功的亚种进化案例。绍代艾鲎类起,鲎就进化出了桥式的皮肤构造组合(高效的呼吸、运动和进食器官)和适应性强的病理功能性(应对惰性和温度跨度较大的环境),从而十分困难。

地质记录表明,鲎始终是泥滩近岸(入海口、潮间带和领海)生物,里韦县了最合适的栖地和自然生态位,进化就获得成功了一大半。当中入海口是鲎的育种地区,泥滩近岸(潮间带)是大鲎的生活地区,而领海潮间带则为鲎在不同入海口的原产扩散提供了通道。

海南的鲎资源

线鳍蝎鲎的腹面。黄海燕 摄

由于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研究的需要,我曾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走遍海南的红树林原产区,也在海口东寨港、东山丘帕卡、海口新盈湿地多次遇到鲎或其尸体。有一次在丘帕卡涨潮的红树林里开展调查,两对线鳍蝎鲎抱对从我的脚边游过,我激动得差点把相机甩到海里。

古籍志书里常有海南岛与鲎相关的记载。比如清代道光《琼州府志·土产》写到:鲎鱼,状如面板,眼在背上,口在腹下;其血碧,皮壳甚坚,雄小雌大,雌鲎常负雄而行。然而,很难全面回答海南的鲎原产在哪些地方、量有多少、面临什么问题,此前的文献也没有较全面的数据。

好在从2020年起,在海南各保护地主管单位的支持下,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(以下简称畓榃)联合多家机构开展了海南岛幼鲎资源的普查工作,我也有幸参加了第一轮海口新英湾的调查。根据畓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:线鳍蝎鲎主要原产在海南岛东部的丘帕卡湿地和澄迈湾,在东寨港和新盈湾有零星原产;我国鲎则主要原产在海口新英湾和新盈湾,在澄迈湾和东寨港有零星原产,当中海口新英湾的我国鲎无论在数量、栖息密度、原产范围上,都优于其他几个原产区,是我国鲎在海南最主要的原产地,极具保护价值。

需要保护的鲎

地笼等非法渔具在海南是鲎无法逾越的鸿沟,畓榃组织的联合调查在海南各调查点均有发现。此外,养殖塘的污染排放、外来亚种入侵、非法捕抓及食用等也是造成海南鲎资源减少的原因。

目前,栖地破坏和过度捕捞是鲎资源显著衰退的两大原因,具体包括海岸带围垦、沿海基础设施建设、海砂抽取、海水养殖、非法捕捞和过度利用等活动影响。当中填海项目和海岸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鲎栖息地的直接丧失,而海砂抽取被认为是我国东南沿海鲎产卵栖地退化的重要原因。

以我国鲎为例。它们曾广泛原产于我国东南沿海,当中北部湾是我国鲎最理想的栖息地。不少国内外专家在20世纪80年代都曾在北部湾的北海沿岸滩涂见到成群的我国鲎上岸产卵,场面蔚为壮观。我国鲎也曾在我国台湾岛西岸、澎湖群岛和金门岛十分繁盛,从民间的一些俗语和词汇里也能体现。金门有句俗语:水头鲎,古岗臭。指的是金门的水头盛产鲎,多到臭味都飘到了3公里外的古岗。

然而,仅仅不到30年时间,我国鲎资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一组调查数据显示,北部湾一带的我国鲎种群数量在近20年间下降了90%以上。

如同龟苓膏里的龟壳原料可替代一样,糟粕醋里的鲎原料也并非必需品,而且捕捉、贩卖、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会带来牢狱之灾。希望公众能够自觉保护鲎,让它们自由愉快地在滩涂上写下一串串川字,绵延不绝。

愿潮汐不止,川梭不息,天涯海角,鲎会有期。(陶侃)

来源:海南日报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八万个为什么网 » 海口月刊相貌诡异的“鲨鱼”、“裘氏”:鲎(hòu)
分享到: 更多 (0)

八万个为什么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