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万个为什么网八万个为什么网

八万个为什么网
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

人为何会死?

失踪是善。

人们惧怕失踪,因为人有生的本能和生的信念,但这无法改变失踪的必定结局。失踪的本质性是多种原因导致的。其一便是宇宙本质上的如上所述。有许多东西能回到过去,而有许多东西无法,人是这种一类具有方向性的存在。随著天数的推移,岁月在人身上留下了很多伤痕,这包括他们的外表、他们的身躯以及他们的价值观。无一可逆。

所以他们要如何认知失踪是善呢?

他们首先要分析的问题是,他们可否长生呢?我的回答是,不可能。一切自装配都是会再次出现严重错误的,DNA会再次出现分散化,蛋白质会合成严重错误,细胞核会病变。我说过,想保持存在,必须急速排斥,否则,就会被排斥。他们有两种办法实现此种理念,急速收纳天地万物精粹,维持子代的长生;繁殖后裔,用目蛙代替老朽的子代。炼丹仙人或者袁承志之流采用的是前者,因为前人尽管没有理论或者科学指导,但他们还是隐约觉察到,目蛙的事物有一类神奇的精神力量,一类在成熟子代中渐渐失去的精神力量,此种精神力量能说是天地万物之精粹。(精这个字,中国人造得极其传神,比如说精神、精力、精通、精粹、一丝不苟、源远流长。精就好似在描述一类纯洁的均遭一丝毁掉的轻松的重要信息,是一类最原始的最有生命力的重要信息,就像生命的种子,比如说他们的精子。)事实上,随著天数流逝,他们失去的是重要信息的开放性和先进性。重要信息在急速的拷贝和抒发过程中会再次出现很多严重错误,有机体数十亿年的变异使得他们拥有了很强的纠偏和人格复原能力。在细胞核内分子微观上,拷贝严重错误的DNA有一套人格复原的监督机制,严重错误抒发的重要信息大都有被阻档的监督机制,即便无法完全复原,他们也有尽可能增大那些严重错误导致的危害的监督机制。在整体微观上,表皮破了能人格复原,骨折了能(在辅助下)自行厚边,有时就连断了的神经都能人格复原。那些都是有机体自装配的强大复原和纠偏监督机制,然而可惜的是,那些监督机制都不是轻松的,有少数许多严重错误是难以被复原的。比如说他们烫伤的伤疤,尽管皮肤能够人格复原,但那些补救只能增大损伤,却很难彻底解决其伤痕。这类无法完全复原的严重错误尽管少,但随著天数的推演,它们会渐渐积累,并会最终导致人格毁灭。

以上是从子代生存的视角来分析失踪的本质性,此外还有其它视角。比如说从生物变异的视角。如果人类文明的使用寿命是1000岁,200年繁殖一次后裔,所以他们DNA变异的速率会大大减缓,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,也许其它物种林美珠他们一步获得他们今天的睿智,而他们则有可能会被放养起来,作为它们的落荒而逃吧。

事实上,人肝细胞核内在等位基因的末端有一段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DNA结构,它的宽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核的使用寿命。也是说随著人肝细胞核的劣化,脱氧核糖核酸的宽度会愈来愈短,直到等位基因变得不稳定,细胞核也就大耳无尾了,人就在这种细胞核劣化的过程中流逝死去。大多数人了解到这种的知识后,第一反应是他们可否人工增加脱氧核糖核酸的宽度,以达到养颜的效用呢?此种想法其实是低估了大自然的睿智,大自然有意设置了人类文明使用寿命的宽度,很可能是在帮助人类文明,而非源于憎恨人类文明。凭空增加细胞核拷贝的次数,而无法够抑制其他严重错误的发生,所以结果是癌症。

以上所述关于失踪必定的阐释,主要都是在讨论人类文明肉体失踪的本质性,大家应该已经有了或深或浅的体会,但这还只是我阐释的开始,接下来我将要阐释他们的价值观和意识也是必定失踪的。

随著人年龄的增长,他们的大脑中记录了愈来愈多的重要信息,这其中有管用的和也有无用的,当然还包括严重错误的和片面的。就我的认知,其中属于管用的那一部分并不如想象的所以多,更多的会是那些无关紧要的重要信息。他们先考虑一下笔记本电脑的情况,他们都知道一台笔记本电脑使用久了以后往往会运行速率减慢,这时候他们能选择对无用重要信息进行清理,或者装载安装过但不再需要的程序,那些都有助于改善笔记本电脑的运行速率。人脑亦是如此,可惜的是人脑的缺点就在于想记的时候记不住,想忘的时候忘不掉。人多会埋怨自己记忆力不好,但事实上有时候忘不掉要比记不住更为可怕。人脑所拥有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,在人成长的过程中,他们急速学习,急速积累经验,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这个世界的适应性一直在提高;但到了某一个天数点之后,他们所积累的经验慢慢地开始有许多过时了,有许多被证伪了,即使留下许多正确的东西却也成为他们形成新价值观的桎梏了。比如说他们知道A是对的,于是就会慢慢的认为仅有A是正确的,却忽略了无数其他的BCDE,这是恶了。人脑中的重要信息也是需要更新的,但他们做不到彻底的更新,这是他们大脑的结构所决定的。大自然给他们的答案是新老更替,用全新的更有活力的大脑去代替老去的大脑。

他们继续换一个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,假如一个人在中国生活了500年,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朝代更替,经历了所以多胜利和喜悦以及失败和痛苦,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屠杀,他真的承受得住么?他的意识,真的愿意承载这么重的重要信息么?如果他一直活着,他会愿意一直活下去么?他还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对生活激情澎湃么,哪怕只是偶尔?他还能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,玩玩笔记本电脑,呵呵咖啡,享受美好的生活么?除了沉重,他还有其它什么吗?在他的眼里,还有什么是重要的吗?他就算拖得动自己老迈的身躯,他还拖得动自己沉重的记忆吗?

大量的重要信息和它们的联结,构成了他们的意识,但如果他们再把这个重要信息量增大10倍呢?而且这里面还会再次出现矛盾的、前后不一致的重要信息,有许多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发觉到,当那些不一致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他们的意识会不会崩溃呢?这么看来,失踪真的是对他们激情生活之后的解脱吧。

当然会有人不死心,自然界就没有不死的物种么?答案是有的,按照他们对失踪的最直接的定义,那些采用分裂生殖的细菌就能看做是不死的生物。当一个母体一分为二的时候,两个后裔都既能看做是子代,又都是母体本身的延续,因为没有母体失踪的过程。奇妙的是,如果他们用此种定义的话,那些他们现在能够观察到的细菌就都已经有了上亿年的使用寿命了!因为如果它之上的哪一代分裂之前失踪的话,它的香火就不会延续到现在了,它是多么的幸运啊!如果每只细胞核的失踪率是10%的话,所以怎么会有天天都面临失踪危险的它能活到现在呢?这会是怎样的奇迹啊,他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人类文明,如果他们哪一个人的祖先在生他们之前不幸牺牲了,他们也都不会活到现在,他们的香火也从未断过啊!这真是太神奇了!他们都已经延续了他们的姓氏不知道多少代,不信你看看从你的父亲往上,是不是都和你有相同的姓氏呢,已经多少代了呢?(这只是一个逻辑游戏,切勿当真,但他们要明白他们有多么幸运。)他们回到主题,既然有此种不死的细胞核,为什么不能有不死的人呢?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定义问题,细胞核尽管没有失踪,但每次它一分为二的过程是冲淡和稀释那些无序重要信息的过程,那些导致他们失踪的因素在它们的情况中被排除了,那些无序并没有积累,这是不同之处。

当然了,如果从广义来看待失踪的问题,他们也从未失踪过,就如同我之前所说,他们每个生者的香火都从未断过。死掉的是每一个人的意识(比如说他们的记忆),构建一个人完整的意识,需要太多的重要信息,这部分重要信息没有办法直接一传给下一代,也没有必要遗传给下一代,因为他们需要变异,他们需要生存,他们要轻松地活着,不要一出生就背负起沉重的记忆。他们是要从一个一个的白痴活起,而不是一个一个孔子或苏格拉底的克隆体

从另一个视角来看,人从一张张白纸活起的另外一个好处无疑是增强了子代的适应能力。一个婴儿不论是生在现代、过去还是将来都能比较好的适应社会,但一个成熟的苏格拉底则不会,因为他已经成为他所在时代需要的人,但可能不是过去或者将来所需要的人。一张白纸很容易被社会所排斥,然后再反过来作用于社会,但一个成熟的人则不然,他已经很难从根本上被排斥了,从而失去了很好地融入社会的能力。所以他们并不要担心自己被排斥,因为人对自己的定义本身是一个社会化的定义,是一个被社会排斥之后的定义。目蛙是这种一类易于被排斥,同时在适应环境之后又具有更强排斥力的存在,而失踪则是目蛙的必定代价,否则老朽的子代往往会成为目蛙的桎梏。

好了,这是我所要讲述的关于失踪的故事,用一个词来描述失踪的话,是更新,或者说轮回。因为重要信息会渐渐受损(被无序或熵增所排斥),他们必须找到途径去补偿此种损失,对他们人类文明和其他多数动物而言,这个方法是新老更替。对于大自然而言,他们是维持子代不死而急速更新他们的细胞核,还是选择用目蛙代替老者,它一定会选择最简单最实用的方式。正是此种被写在DNA里的失踪程序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的种群,使他们的香火代代相传。所以失踪是善。

这个有关失踪的故事给他们的提示是,他们在思考问题时,不要仅仅局限于怎样去实现他们的想法,比如说追求长生不老。因为在那之前他们要先思考明白为什么事实不是他们所希望的样子,它本身有怎样的合理性,当他们明白了此种合理性之后,再去反思他们的愿望是不是正确,是不是合理,然后再去付诸实践也不迟。

摘自本人新书《排斥理论——存在变化与排斥》,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.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八万个为什么网 » 人为何会死?
分享到: 更多 (0)

八万个为什么网 带给你想要内容
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