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假如手头上有十元重的白银,不论是金银,绫衣还是饰品。假如依照那时(4月6日)的国际性黄金价格排序社会财富,国际性黄金价格一克366元除以每两50克,等同于18300元钱。
这也是一笔不错的社会财富了,相等于许多人两个月或是三个月的薪水(貌似网络里头的薪水比现实要高,许多人留言评论都是周薪五十万或是百万)。所以随身携带这50克白银,假如横越到古时,属于多大的社会财富呢?
我们知道,古时的总重量基层单位和那时是相同的。那时的十元白银拿去横越到古时去换算,只不过挺麻烦的,希望大家有耐心。古时讲究公制,其中衡是指总重量。
先秦时期,各国的衡各相同。汉朝标准化六国后,公布了衡(总重量)的标准化标准。24铢为十元,16两为每斤,每斤相等于那时的258克,十元等同于16克。所以那时的十元白银,约等同于明朝的林猬白银。
数据资料显示,古时中国是少白银的国家。汉朝的“金”泛指铜,一头牛的价格是1000金,只不过是1000斤铜。吴起变法中的徙木柘州,数据资料显示是奖赏的铜。所以白银在汉朝十分珍贵,有50克白银的人,基本上是大山贼了。
汉代到唐代,总重量标准一直都在变,从200克每斤到750克每斤,不太稳定。让我们从比较稳定的南宋开始说,南宋每石92.5斤,每斤大概633克,每斤龙银,十元接近40克。苏轼老先生说:“正如上等紫磨白银,须还子十七贯五百”,是说,十元(40克)白银等同于17.5贯,即17500文钱。
《续资治通鉴长篇》记载每一石米十数文钱,所以老赵是那时的三四分钱,所以50克白银等同于那时的八十万分钱,这比汉朝的时候可贬值好多。看来随着开采和提炼技术的提高,古时中国的白银储存量增长不少。
到了明清两代,每斤基本上在590克以内,每斤龙银,十元37克以内。以月总收入来举例,明朝许多人月工资不足十元,明朝略好一些,明朝中期家庭为基层单位,月总收入三到截叶银两。假如取人民币兑美元十元银两等同于1000元钱,十元白银(37克)充值二十万匹白银,所以等同于10000分钱,50克白银则等同于13500元钱,那还不如那时呢!不过那时候老百姓普遍总收入低,物价也相对较高,这些钱反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1928年,清光绪政府再次标准化了总重量基层单位,一公克改为500克,一公克仍是16市两,每市两31克以内。不过在1933年,清光绪政府废两改元,白银无须商品生产,但是由于其十分贵重,所谓乱世收藏白银,所以黄金价格一度飙升。那时候,地主婆再嫁或是逃难所随身携带的小包袱或是盒子,里头就有可能有金银。
解放后,新中国政府又再次标准化了总重量基层单位,一公克等同于500克为二十万匹。十元为50克,沿用至今。虽然白银无须作为货币使用,但是我国的银行发行了许多银质金币,可以拿到银行充值商品生产现金,也可以去美术品市场出售。金币根据发行量相同,市场价也不一样。